中图分类号:G6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7661(2018)05-0103-01
1、关于中学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存在的热门问题
(一)对心理疾病及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
不少心理健康咨询职员对心理健康咨询的功能和心理疾病认识不足,将思想问题与心理疾病混为一谈的现象很常见,存在着将心理疾病“思想化”的倾向,没完全弄清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部分心理健康咨询职员对心理健康咨询的目的认识和过程存在偏差,存在急切心理,一有学生来咨询便迫不及待地给学生出主意、想方法,甚至代替学生处置问题,而且自觉得一旦如此做了,学生的心理疾病也就解决了,过后既没时间,也没精力,更没机会询问该生是不是己解决了问题。如此做导致的后果是,来访学生见没什么成效便不再回访,其他的学生见没什么用途也不去咨询了。
(二)心理健康咨询工作管理不规范,机制不完善
独立的办公室,标准化的量表,严格拟定的工作规范,这是拓展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必须具备的条件。然而从重庆各区县调查统计状况来看,大多数学校心理健康咨询的基础设施还不齐全。比如,在办公设施方面, 大多的学校没打造心理档案,即便打造了心理档案的学校用的工具也不够科学,只有用标准化量表的学校更是少之又少。基础设施的缺少将致使心理健康咨询没办法正常有效地拓展;每个区域咨询设施的配备参差不齐,这与区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看重程度和经费投入有非常大关系。
(三)心理健康咨询职员队伍构成不合理,专业化水平较低
现任中学的心理健康咨询职员学历层次不高,专业背景多种多样,专职的心理教师人数极少,大多都身兼多职。重庆的兼职心理教师比率明显高于专职教师,教师的学历主要以大专和本科为主,毕业专业主如果教育学科和师范本科,女人多于男士,还有的心理健康咨询师也没相应的资质证书,这反映出我市各中学校心理员工整体专业化水平较低。
2、有关初中生心理健康咨询问题的对策剖析
学校要逐步打造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一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计划列入师资培养计划中,要通过以下四条渠道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各项权利和福利条件,提供足额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编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待遇,鼓励高学历、男士教师扎根基?又行⊙Т邮滦睦斫】到逃?事业;
二是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认证规范,需要心理健康教师需要持两证(心理健康咨询师资格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证)上岗,并打造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档案,督导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拓展工作;
三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机构要按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培训内容应重视实效性,同时在形式上应尽可能丰富多彩,可以邀请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心理学、教育学专家作报告,也可以组织教师观摩出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团体辅导培训等等;
四是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培养,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教研和教育科研。
3、推行心理健康咨询工作的具体渠道
(一)个别点击,和谐进步
个别咨询是学校心理疾病咨询的主要形式,是教师帮助学生打开心扉的有效渠道。为了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心理的需要,学校可以开设“心情驿站”(学校领导)、“诉说心语”(班主任)、“心灵交流”(“心教”教师)等心理健康咨询处。每月出版一次“心语”板报专栏,让学生倾诉心语。学校领导、咨询机构可以借助心理健康教育课、主题班会课、座谈会等形式,配合年级组、德育处、守卫科、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借助广播室、学生会、父母信箱,家委会等,针对目前初中生“游戏成瘾”“小孩子早恋”“偏激”等各种心理进行调查问卷、研究剖析、引导解决,使心理健康咨询室真的成为学生心灵的驿站,精神的乐园。
(二)团体辅导,渲染环境
学校把具备相同心理需要的同学组织起来,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咨询辅导。譬如,聘请心理专家专题讲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有意义的团体活动,如“集体生日”“相约在周末”“高兴困惑共推荐”等。
(三)启动帮扶,提升能力
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更想听取年龄相仿、常识背景相近、兴趣喜好相同的同学和朋友的建议。因此,学校开设“交流你我他”的帮扶小组,启动“传”“帮”“带”心理健康咨询帮扶工程。帮扶小组的组长定时向老师汇报本段时间里小组学生的心理情况、学习情况等,帮助老师确定本段时间的心理健康咨询教育策略。
(四)家校交流,拓宽覆盖
通过开设“父母心理课堂”,开通父母咨询热线,出版父母心语专栏板报等,提升父母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开放日学校向父母汇报近段时间学生的心理进步状况,帮助父母处置好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理顺父母的教育情绪,净化家庭的心理环境,确定适当的家庭教育方法。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大家现阶段不可忽略的教育问题,心理健康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也是根本保障,因此,学校要看重心理健康咨询机构的打造,并结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同促进学生健康进步。